首页>嘉信新闻>古玉器常见的作伪方法及辨伪

古玉器常见的作伪方法及辨伪

 

 

 

仿造古玉器之背景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社会中皇帝的一切嗜好、愿望就是天意皇帝有权力无限地满足自己的占有欲和各种癖好宋代宫廷开始仿制古玉器皇宫中设有玉院专门生产时用玉器和仿古玉器南宋高宗时期还曾专门编了百卷《古玉图谱》详细地描绘了他所占有的古代玉器的纹饰器形。上行下效搜觅古玉器仿制古玉器之风从此大盛。

  清代宫廷对仿古的热情较之于宋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新石器时代的琼、壁、圭一直到明子冈款器物都是玉匠的模仿对象。除了在雕琢技术上力图逼真地表现出古代玉器的艺术风格和加工特点外为了乱真还对大部分作品作了人工染色处理。宫廷玉作用和阗玉所作的仿古玉圭、玉人几乎达到彼此不分的地步令人叹服。由于乾隆痴迷精致古朴的玉器尤其珍爱古玉并且对之极有研究清代宫廷仿古玉器绝大多数都以传世精品作母本在制作上又精益求精代表了仿古玉器史上的最高水平。酷嗜古玉的乾隆皇帝不仅四处搜寻古玉还不断要求宫廷玉作仿制古玉器在他高兴时也常常慷慨地赏赐皇族大臣。不仅如此乾隆还亲自捉刀为宫廷收藏的古玉器题铭、题诗并写了《圭瑁说》、《搢圭说》等推动了古玉器的研究。于是朝野痴迷下大功夫”(“”,指盘玉。古玉器往往出自于坟墓自然带有土锈色沁—,为了便于进呈宫廷或长官、长辈同时也出于好古者把玩的需要得到出土古玉的人喜欢用各种办法把古玉器外表的土锈去掉这个去除土锈的过程就叫盘玉。盘玉一般经过洗净、水煮然后用白细皮或铁皮细擦考究的则贴身放置以人气养之不管用什么办法都需经常把玩。据说如此这般后这件古玉器的污浊煤气退净受色之处愈来愈艳显露出古玉器特有的沉稳温润。用代的眼光看去盘玉似乎比较符合卫生要求真古玉也下苦功夫仿制古玉。由于有大利可图出现了好几处著名的仿制古玉器的地方作伪的手法作伪的技术登峰造极出现了一大批可以乱真的赝品不仅骗过了一般的收藏者甚至也骗过了眼界极高的乾隆皇帝本人。民国后玉贾为了谋取巨额利润制造了更多的赝品粗制滥造者虽多但仍能相当多地欺骗一般收藏者。
 
2.常见古玉器伪造法

  仿造古玉器的方法极多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古玉后作新玉仿古

  古玉后作包括古玉改作古玉后雕

  古玉改作
  古玉改作不易被识破且能以次充好因此被作伪者经常使用。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玉大件器形完整者总是凤毛麟角出于各种目的改作者尽量按原来器物的造型及纹饰改作成零星小件或对残器进行补整对容易暴露庐山真面目的斧凿之痕重点进行染色、褪光。如一块已经破碎的玉壁玉贾认为如果照原样出售大多无人间津或即使有人愿意收置买方也不可能出高价于是往往根据其残破情况改作如缺一半则将尚存的改作璜如缺一小部分则改为玦如里口残缺则磨去一层改为瑗若是外边残缺则磨去一层改为环。至于补整也不少见如一件系壁破碎了则截取完整部分而以颜色相仿的玉甚至是金银补之这种方法在爱玉成癖嗜古成风的中国很早就曾屡屡发现。
  古玉后雕
  指利用未成器形或器形不规整、雕琢不精的古玉进行加工。将素面的或一面有纹饰一面素面的古玉器重新切磋雕琢纹饰。素面的玉斧、玉圭、玉璧、玉璜乃至玉琮等古玉器是被较多选用的器物。利用新发现的古玉或加工粗糙的古玉仿造古玉器据调查有时高达伪制器的十分之一。
新玉仿古与古玉后作的区别顾名思义一为新玉一为古玉。新玉仿古也可以分为二种我们称之为新玉臆古新玉摹古

      新玉摹古
  新玉摹古是完全根据出土玉器的形制、纹饰用新玉摹仿制作的仿古玉器。在这类赝品中尤以宫廷玉匠精心仿制的玉器最难识别。因此必须更认真谨慎地对待。清朝宫廷对汉代玉器的鉴定和认识极负盛名所仿古玉器也以这一时期为多。仿造者从器形纹饰乃至雕琢技术都刻意模仿甚至能逼真地模仿出汉代玉佩上的游丝跳刀方法线条若断若续往往使一些有经验的鉴定者也受骗上当。

3.常见人工染色法

  未经入土的传世古玉极为罕见入土古玉因为长年受地气、矿物质等的侵入浸染许多玉质颜色发生迹化出现了斑、水银沁等土锈斑沁这种颜色变化叫沁色。沁色虽然本身是一种瑕疵是一种缺陷但也是一种经历沧海桑田的外观标志自然也成了鉴定家辨别是否为古玉器的重要依据。
  在嗜古者眼里沁色是美妙的。在他们那里沁色名称繁多。色如甘栗名曰对黄”;色如蜜蜡名曰老对黄”;受水银沁而色黑的称为纯漆黑”,受血沁深者为酱紫斑”,浅者名枣皮红”,其他如丹顶红、金韶颜、紫灵芝、梨花白、蛾眉篱、牛毛纹、鹏鸽斑、石榴子等形象生动梅花数点银湾浮萍长虹贯日太白经天金星绕月玉带缠绕孤雁宿滩苍龙浴海不仅诗意盎然而且传神达意呢

  嗜古者对沁色的多寡也有专门的雅称:“受一色沁者名曰纯一不杂受二色沁者名曰黑白分明受三色沁者名曰三光照耀俗称三元及第又曰桃园结义受四色沁者誉为四维生辉又名福禄寿喜受五色沁者美称五星聚魁又称五福呈祥多至十色以上名曰群仙上寿又称万福攸同。据说曾有谚语曰:“玉得五色沁胜得十万金。如此注重沁色怎不令逐利之徒怦然心动

  为了提高古玉售价更为了便于仿制古玉历代作伪者除利用玉皮鱼目混珠外还炮制出了一系列对玉染色造假的方法这种种方法不仅如今仍被广泛运用而且还被不断推陈出新。因为作伪者深知形象仿制得再好如果不能有效地掩盖赝品的新琢痕迹一旦败露岂不功亏一篑?更何况人工染色还能掩去玉质的瑕斑以劣充优。

  烧、烤、煮、炸是人工染色的主要方法但要使玉色酷肖古玉器尤其是获得需要染成的颜色便常常要综合使用这些染色法下面这些手法是较为常见的

  提油法
  即油炸法。方法是将玉器需染色部分放入油锅中炸随油炸时间的长短不同玉器表面就出现深浅不一的枣皮红、桔皮红等色。

  酸蚀法
  将仿古玉器放入强酸之中使玉器表面出现高低不平现象有的经过强酸腐蚀后呈现鸡骨白色有的再按需要染色。

  褪光法
  褪光法原是盘玉者常用之法。古玉有一种特有的温润柔和的光泽即使战国或明代呈现玻璃光的玉器仍自然柔和。仿古玉器即使是古玉新雕刀琢之痕贼光四溢”,于是作伪者往往将仿古玉器放入糠麸中磨擦在磨擦中利用糠麸的油脂均匀褪光使新玉产生古玉般柔和滋润的光泽。

  仿牛毛纹法
  寒冬腊月用浓灰水或浓乌梅水浸没已制成的玉器放文火中煮两天乘热取出放在风雪漫天的室外使玉纹冻裂然后用提油法上色。这样制造的玉器也叫风玉

  仿鸡骨白法
  古玉中偶能见像煮过的鸡骨一样的白玉俗称石灰沁”,据说是受地火所致极为名贵。伪造者于是人为地将次白玉次岫岩玉等次等材料制成的玉器放在大火中烧趁灰烬热时用水猛泼制作鸡骨白的古玉器

  造斑法
  古玉质上的红色斑俗称血沁有些爱好者认为有这种红色的玉器最为名贵。作伪方法据说主要有二种一种是把制成的玉器置火上烧热后马上置入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狗或猫腹腔内缝牢埋在地下一年后取出玉呈土花血斑这种人工沁色后的玉器亦被称之为狗玉。二是把玉器置火中烧趁热抹上红色颜料和蜡再热再涂至玉质呈现枣红色为止。

  造黑斑法
  造黑斑方法不少主要有二种一是将玉器用水煮松置于铁网上用火慢烤并不时地抹上蜡油至黑斑出现方为告成二是用旧棉花泡湿后包玉用小火烧烤烧到火红时再用水浇再烧再浇一直到黑色入骨方休。造黑斑者一般求颜色的深浅不一并且尽力避免玉器通体发黑。
人工染色的一些专用名词

  叩锈 此法据说是乾隆时无锡人阿叩发明的。阿叩制成玉器后用铁屑拌之热醋淬之然后埋入地下数月后取出玉质表面为铁屑所蚀浑身有桔皮纹纹中铁锈作深红色且有土斑。

  梅玉 把玉器浸没在浓乌梅水中文火煮上几天几夜玉质疏松的地方被乌梅水搜空冷却后用提油法上色俨然水坑古。

  羊玉 割开活羊的腿把琢成后的小件玉器放在里面用线缝牢使伤口愈合一年后取出玉上便有血纹酷似古玉。

  琥珀玉 在玉器的瑕疵处或需染色处用金刚钻划出痕迹在缝中涂入琥珀然后放在文火上慢慢烧烤使之变色。

4.古玉器辨伪要点
  古玉器的辨伪是一门非常专业的非常严谨的学问。拥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成熟的辨伪技巧的朋友他们一定是非常注意学习和借鉴前人和当代学者专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他们一定熟知每个时代玉器的器形、纹饰、琢工等特征的。要想提高自己的鉴赏和辨伪能力必须

  第一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除熟读中国玉器史外还应熟读中国通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研究中国的青铜、陶瓷、书画等艺术追踪现代考古学的最新发现。

  第二大量地接触、研究实物。专业人员近水楼台通过对实物大量地类比研究快速提高自己的辨伪能力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广大爱好者除了虚心向专业人员请教外认真研究图片画册注意听各类讲座仔细观察博物馆藏品利用闲暇时间去古玩店或古玩市场对各种真品或赝品进行比较研究等都是提高自己辨伪能力很好的途径。

  第三有条件的同志应该向治玉工匠虚心请教。熟悉现代治玉特点、琢玉方法对深刻领会各代玉器的治玉工艺特点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如震惊中外的殷墟妇好墓玉器出土后专家学者深入玉雕厂广泛听取琢玉工人的意见、虚心向老玉工请教一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四对玉材应该有一定的认识。是玉还是非玉好玉还是玉皮这直接影响着古玉的价值也影响着衡量玉器雕琢水平。

  辨伪之事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但拿到一件玉器应该一看器形二看纹饰三看琢治特点四看玉质五看沁色。

  一看器形
  器形是器物给人的第一印象。判断某器为某物后就可以根据该器物的发展衍变某时代该具有的特征判断它是真品还是赝品这是辨伪的第一步。

  二看纹饰
  优美的造型和婉转自如的纹饰是玉器惹人喜爱的必备条件每个时代的纹饰有每个时代的特点龙山文化以复杂阴线勾连的兽面纹和商的纹饰随型变化以及令人注目的字眼春秋战国以谷纹、蒲纹等为代表日趋抽象繁密的纹饰等特点都是必须熟记在心的。

  三看琢治特点
  一块玉必须经过多道工序才能成为一件玉器琢治时的锯片、钻孔雕琢等加工情况是判断玉器优劣真赝的重要标准。

  四看玉质
  我们知道和阗玉也即软玉是商代才开始使用的汉代才大量进入中原地区的。而红山文化的玉器一般是由呈黄绿色的岫岩制成翡翠是明末传入中国清代才较多使用的硬玉因此用和阗玉制造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是可能为真品。而用翡翠制造的汉玉真正制作时代绝不会太早但用昂贵的和阗、翡翠伪造古玉从经济上考虑是绝对不合算的因此它是极少量的一般为宫廷仿造。现在充斥古玩街的都是一些价格低廉的石性很强的似玉甚至是大理石。

  五看沁色
  沁色的深浅、形状是鉴赏、也是辨伪的一大要点需要提醒广大读者的是不是所有的出世古都有沁色而现在众多古玩摊上看起来天衣无缝的古玉”,是运用高新科技产品人工染色的产物。

  人工染色虽可乱真但细心辨析还是能准确识别的。如伪造的鸡骨白干枯似石缺乏玉特有的温润感人造血沁仔细嗅来有一股血腥味且迄今的考古发掘得到的玉器中未发现有此种沁色至于用提油法上色的玉器油腻感很难消除。此外观察色沁处是否正好在玉器的瑕斑处也是辨析的捷便途径。

  现在的古玩市场上仿制品极多。像战国的龙形纹玉佩汉代的各种龙纹、蛹虎纹的小件器、玉佩饰、玉鸡心佩明代的子刚()款玉佩等。玉辟邪、玉龙、玉马也是仿制者较多伪造的对象。现代仿古玉器者也掌握着几手可以用卓越二字形容的染色技术他们一般喜欢把小件器通体染成烟垢色也喜欢在玉壁、玉辟邪上人工染上土黄色和灰黑色。掌握了这些特点你就不会受骗上当听信摊主之言徒寻烦恼。

人工染色的顏料由外滲入玉質內部常常外深內淺或只黏著在玉器的表面上有幾種知名又流行的染色名牌。

    牛毛沁顏料順著玉質結構滲入的「細毛紋」現象

大紅袍坊間一般視之為沁色其實是以紅色染料製作出來的顏色有的還視為血沁或鐵沁

 .

經過炸煮產生的效果坊間俗稱「水銀沁」以為是地中水銀沁入的現象其實是以黑色染料浸染的仿古玉。(出土古玉的黑色部分應該都是玉質本色)

薰、

以煙薰或火烤上色顏色浮於玉表。

塗色、上膠

這是近年才出現的技法可以做到色塊分布自然、表面光澤滋潤(不需上蠟)、顏色濃淡兼備甚至有深淺的效果技術成熟的作品常令老手也走眼。

常以硬度低、比重低的「類玉」來染色如此容易染入胎骨